我在51CTO学软考——这一年,我拿了两本证
Zky哈
2021/12/22

说起我和软考的缘分,还真是偶然的不能再偶然了。我今年26岁,大学本科读的水产学(农学),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旅游互联网公司(公司有智慧旅游的项目B2G或者B2B),因为我不是技术出身,所以负责公司的销售和商务。尽管如此,我都万万没想到我今年会去考中项和高项,上半年考过了中项后觉得比较简单,两门都60分以上。于是怀揣着更大的野心,趁着已经点燃的学习热情,对知识点记忆最深刻的时候,打算一鼓作气把高项也考过。终于,应证了那句话,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,加上一些运气,我顺利通过了高项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也看到很多同学担心自己不是IT专业,甚至和信息化不沾边,没做过IT项目好不好考,我只能说,看我的基础,这不是问题。

2021,我依次通过中项和高项。知道软考这个事情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同事聊天的时候了解到的,了解了软考能为自己和未来家庭带来的益处,我顿时就觉得趁年轻可以试试。虽说中项含金量不高,但是以我的基础,从来没做过项目,不是IT专业出身,所以我还是怂了,不敢直接考高项,想着先从中项试试水。我在学习的过程中,把握的原则是:1.先把“书”读薄,再把“书”读厚,意思是先把课程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,基本上对整个知识框架有了一个了解,太难的问题先不去深究,第二个阶段再认认真真把视频、辅助教材、习题等学清楚,搞明白,花的时间比价多,不懂得地方一定是先自己看解析解决,再群里问老师(群里人多口杂,我不是很喜欢在群里发言,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在群里@老师请求帮助)。

在这里,我还有一个想分享的就是,软考题目切记钻牛角尖。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,会遇到一些问题本身就有歧义,或者没办法多解释,刷题遇到了,解释过了知道了就行。这种题对真正的考试没什么影响,而且本身也不要求考满分,所以过于纠结会本末倒置,我们只要真正理解,掌握了老师说所的重点,通过题目加深印象,能够吃透它就可以。我自己没有采取题海战术,充其量采取的是题池,微信的刷题小程序打开看了看就再也没打开过了。题目源只有发的试卷册和课后练习以及录播课后面的作业,我充其量也只算是把这些内容掌较好的掌握了吧,要是真让我每一题去做对,还真没办法,哈哈。但是这就够了,一定懂得取舍。大家都是上班族,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,如何利用黄金时间(晚上8点-10点,周六周日白天),在效率zui高的时候学好,学懂,学对,才是制胜的关键。

高项让我最担心的是论文,没想到理解性地看了几篇范文后,竟然就考了50多分,给个小tips,背和自己工作内容最为吻合的,如果和工作没有吻合的,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,这样容易背一些。其实这里说的背,我觉得更像是熟读,因为我从来就没打算完全按照范文来写,更不是死记硬背,有些不好背的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,文采好的适当的增添一些点缀那就更好了。

最后再说说考试,中项考试我觉得比较简单,每一门都只花了一个小时就解答完了。所以没有基础的朋友完全可以先从中项开始,也算是打基础了,这样学高项会轻松很多,因为知识点其实是一样的,只是深度不同。考试的时候,选择题尽可能的看清楚题目,因为时间一般比较充足,切勿看走眼了而选错就很可惜。案例分析题就是一个要点,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上去,当然不要太乱太杂。无论是简答题还是计算题,都如此,都这个节骨眼了就不要吝啬计算题公式了,能分步写的千万不要写综合式。论文就是条理写清楚,如果你熟练理解了“十五zhi尊”,在加上项目背景和你的文字功底,大概率是能过的。

最后总结一下,其实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考试,都有技巧,我们要聪明地学习,有技巧地考试,基本上,软考这种考试,其实很简单!


继续阅读
©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及商用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
浏览2.1K
点赞4